前言
这两年,AI写文、AI画画、AI配音飞速发展,创作门槛大幅下降,但与此同时,各种伪造的图片、视频层出穷。
为了规范 AI 应用,方便公众区分 AI 生成内容,2025年9月1日开始,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这个政策文件就要生效了。
也许大家感觉政策都是高大上的内容,和自己相关度不大。但如果你平时使用 AI 写文章、做海报、剪视频,那这事还真和你有关呢。
今天我们不讲条文,仅仅从 AI 模型服务方
、AI 产品提供方
、AI 使用方
三方出发聊一下这个政策分别有哪些影响。
政策及标准原文放下面了,大家可以按需查看。
原文链接: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
https://www.gov.cn/zhengce/zhengceku/202503/content_7014286.htm
相关标准:《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》
https://std.samr.gov.cn/gb/search/gbDetailed?id=301E0388CB75788DE06397BE0A0AE1B4
名词解释
先简单解释几个名词。
适用范围: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、合成的文本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、虚拟场景等信息,几乎包括我们常用的各种形态了。 显式标识:在界面上直接提现的,可以被用户直观感受到的标识,比如我们生成的图片经常带有“AI生成”标识。 隐式标识:这个是技术层面了,是指在文本、图片等文件数据中编码进去一些特殊标识,可以由程序识别出来是否“AI 生成”。也就是说,你简单地把显式标识 P 掉是没有用,依然有办法检验出“AI 生成”。
即梦显式标识样例,注意左上角
AI 模型服务方
像 DeepSeek、通义、文心等模型服务商(不包括相关 APP 产品),他们是这个标识的源头。
需要做:
在生成的内容上增加显式标识,比如在文字内容开头增加“AI生成”字样。 在文件的编码数据中添加隐式标识,包括生成合成内容属性信息、服务提供者名称或者编码、内容编号等制作要素信息。 在用户协议中明确标识方式,并进行相关备案。
AI 产品提供方
像即梦、Character AI 等 AI 应用,将模型能力集成到自己的应用中,他们是标识的传播者。
需要做:
自动校验获取到的内容(模型生成、用户上传)中是否有隐式标识,如果有,则需要显著提示。 如果没有隐式标识,则需要自动识别,提醒“疑似AI内容”。 如果包含用户生成内容,则要提供便捷工具,方便用户标识 AI 内容声明。
方便用户标识 AI 内容
如果大家在内容创作平台,比如抖音、公众号,使用了 AI 生成内容,即使你删除了水印,那抖音也会通过隐式标识识别,然后在你的视频旁进行“AI合成”标注。
AI 使用方
这个应该和我们关系最大了。
我们需要:
发布任何内容时,如果包含 AI 生成内容,都需要主动声明,并使用平台的标识功能。 不得恶意篡改或删除标识,比如“去水印”。
如果有特殊需求可申请“无标识内容”,这个算是政策留了一个口子,比如科研或者艺术创作肯定不能带着标识。这时候,可以向服务提供者申请,但需要签署协议,并承诺承担相关义务和责任,且服务方需留存日志至少 6 个月。
简单总结
AI模型服务方 | ||
AI产品提供方 | ||
AI使用方 |
结语
从“AI 能不能用”,到“AI 怎么用”,再到“AI 如何才能用好”,AI 正在飞速的走向成熟。
虽然,这个政策会让大家使用或者开发产品时麻烦了一点,但有了规范的 AI,才能真正服务好我们。
微信关注“飞哥数智谈”获取更多数智化产品、经验、观点分享。